欢迎访问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教育名站
  •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 现代家庭教育网
  • 中小学生作文网
  • 世界儿童文学网
  • 学习力教育中心
  • 学习力教育智库
  • 幸福教育网
  • 家长学院
  • 高考季
  • 关于我们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遇见天赋 预见未来 让天赋引领孩子从优秀走向卓越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教育新闻
    • 国内教育动态
    • 国际教育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天赋教育
    • 天赋教育知识
    • 天赋教育研究
    • 天赋教育课程
    • 天赋测评素质测评
  • 学习力教育
    • 学习心智
    • 学习动力
    • 学习习惯
    • 学习意志
    • 学习管理
    • 学习方法
    • 学习力教育基础知识
    • 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专题
  • 家庭教育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室
    • 教育思考
  • 教育前沿
    • 教育研究
    • 教育百科
    • 教育名家
    • 艺术教育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 文史长廊
    • 生活百科
  • 首页
  • 新闻
    • 国内教育动态
    • 国际教育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天赋教育
    • 天赋教育知识
    • 天赋教育研究
    • 天赋教育课程
    • 天赋测评素质测评
  • 学习力教育
    • 学习心智
    • 学习动力
    • 学习习惯
    • 学习意志
    • 学习管理
    • 学习方法
    • 学习力教育基础知识
    • 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专题
  • 家庭教育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室
    • 教育思考
  • 教育前沿
    • 教育研究
    • 教育百科
    • 教育名家
    • 艺术教育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 文史长廊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出道50年热度不减反增 还能有谁?唯有铜奔马!


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出道50年热度不减反增 还能有谁?唯有铜奔马!

  中国旅游日纪念邮票(票面图案之一为铜奔马)

出道50年热度不减反增 还能有谁?唯有铜奔马!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武威雷台出土铜奔马及铜车马

出道50年热度不减反增 还能有谁?唯有铜奔马!

  中国香港1978年发行的金质铜奔马纪念章

  五十年前的京城二月,春寒料峭。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专程赴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参观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展品里包括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不久的铜奔马。尼克松观后感言:“中国真的是个文明古国,你们一说就是几千年前的珍贵文物,而我们美国只有200年历史。”

  随着铜奔马在新中国外交舞台上震撼亮相,以其为主题的纪念章、邮票、烟标、旅游工艺品等日益成为中外收藏圈的宠儿,为构塑新中国国家形象特别是提升甘肃的文化影响力,立下了名副其实的“汗马功劳”。

  铜奔马在故宫首度登场之后,1973—1974年期间,它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的重要展品,先后在法国、日本、英国、罗马尼亚、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美国、比利时等国展出,这是“第一次在国外展出新中国的出土文物,展品虽然在数量上只占新中国出土文物的极小一部分,但包括其中最佳的精品。”夏鼐曾称赞展品中的“铜奔马”之形象“昂首奔驰,矫健生动”,同时高度评价了它的独特价值,指出汉代自武帝时由大宛国输入“天马”或“汗血马”,在东汉画像石和壁画上常见骏逸良马,陶俑中亦有良马,但迄今还没有见到像这件“铜奔马”这样神态生动的,“实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该展览在各国巡展期间,观众逾500万人次,特别是在伦敦展出的近四个月中,观众达77万人次,创下当时伦敦艺术展览参观量新纪录。臧克家在《踏燕追风铜奔马》一文中充满激情地写道:“这只铜奔马,是条神龙。以世界为场所,飞奔绝尘,引人注目,博得喝彩。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它为社会主义大放异彩!”

  铜奔马在这次环球巡展后,还于1978年在中国香港展出,此后再未踏出国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英国展览期间,《泰晤士报》及《星期日泰晤士报》赞助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纪念章(铜质和银质),正面图案为铜奔马并环铸“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和“中英友好”字样;背面图案为伦敦皇家学会外景及“CHINESE EXHIBITION 1973—1974”字样。中国香港也曾发行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金质纪念章,正面图案为铜奔马,下方有“香港·1978·HK”字样及中英对照展览全称;背面图案环铸一组敦煌飞天造型,亦颇具甘肃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欧洲巡展期间,相关国家印制的不同语种展览图录及海报,也大多选用铜奔马作为封面图案。

  由此可见,铜奔马在近半个世纪前,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文物外交“形象代言人”。

  邮资票品素有“国家名片”美誉,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视觉识别元素之一。自1973年至2014年的四十多年间,国内外先后发行了九种以铜奔马为主题或主体图案的邮资票品,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小型张、小本票、明信片等邮品类型。

  最早发行的铜奔马主题邮票是中国邮电部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出土文物》,邮票一套共12枚,其中之一即为铜奔马。研究者指出:“这套邮票选用了12种文物的图案,是我国近几年来发现的数万件精华历史文物的缩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外邮政机构先后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小本票(票面图案为铜奔马,发行时间1981年4月29日);中国友好观光年纪念邮资明信片(票面图案为铜奔马,发行时间1992年4月17日);联合国普通邮票——铜奔马(发行时间1996年2月2日);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票面图案为铜奔马,发行时间1997年1月1日);“马踏飞燕”普通邮资片(发行时间2002年1月10日);“丝绸之路”系列邮票——大漠雄关(票面图案含铜奔马,发行时间2012年8月1日);“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发行时间2013年5月19日)。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河西走廊石窟提升“颜值”的颜料从哪儿来?

下一篇: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首次面向个人开放预约


  标签:

出道 50年 热度 不减 反增 能有 唯有 奔马  百科知识  农业百科  中国教育新闻  余建祥  孩子  (一)发展历程  文史长廊  教育  家长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历程  中国  (一)新中国成立前  如何  学习  教育家  家庭教育  学生  (二)新中国成立后  学习力 


 【相关文章】

    这份简册露了汉代河西百姓过日子的底

    郭沫若与武威汉简研究

    敦煌悬泉置遗址建“展示中心”:千年古驿站探现代传承

    巍山古城“车马慢”

    甘肃名胜景观联

    “天下第一简”,如何架起中外交流之桥?

    丝路风——莫高窟

    敦煌遗书:用有限空间讲述无限的敦煌

    点石成色 溢彩千年 ——浅谈敦煌壁画的石色妙用

    赵晓星:“云上藏经洞”牵引东西方交流互鉴着力点在哪?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这份简册露了汉代河西百姓过日子的
  • 郭沫若与武威汉简研究
  • 敦煌悬泉置遗址建“展示中心”:千年
  • 巍山古城“车马慢”
  • 甘肃名胜景观联
  • “天下第一简”,如何架起中外交流之
  • 丝路风——莫高窟
  • 敦煌遗书:用有限空间讲述无限的敦煌
  • 点石成色 溢彩千年 ——浅谈敦煌壁
  • 赵晓星:“云上藏经洞”牵引东西方交
  • 推荐内容

  • 语文老师应保护和开发孩子对传统文
  • 李铁:重拾传统的人文精神价值
  • 开封道教圣地的历史文化传承
  •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家族企业
  • 熟记纵横九百字,略知华夏五千年
  • “中”是华夏民族的思想灵魂和创世
  •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 中国端午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 100个中华历史成语经典故事
  • 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
  • 热点内容

  • 中国端午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 100个中华历史成语经典故事
  • 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
  •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 熟记纵横九百字,略知华夏五千年
  • “中”是华夏民族的思想灵魂和创世
  • 开封道教圣地的历史文化传承
  •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家族企业
  • 前门商圈 用现代形式经营传统文化
  • 龙舟竞渡中的闽台传统文化渊源
  • 猜你喜欢

  • 《兰州特色文化述要》正式出版
  • 诗歌有话说|绝美唐诗诞生在这里
  • 今日小雪 | 雪山之下小雪至 最爱火
  • 丝路风——莫高窟
  • 壁画砖里的魏晋风尚生活
  • 到神仙岭,赴一场牡丹之约
  • 张卫青:原住民是区域传统文化的灵魂
  • 学者谈老子的和谐与自然无为思想
  • 专家建议借中国传统文化推销茶叶
  • 天水城里的门楼
  • 友情链接

    中华书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油画网  书画交易网  艺术传播网  民俗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VI设计知识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学习型城市建设  域名投资知识网  意志力教育  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世界童话故事网  余建祥工作室  思维训练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中国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科技前沿  趣味地理  中国书画网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作文评论  天赋车站  西湖风景文化  艺术起点  艺术收藏投资  中华武术网  收藏证书查询网  广告设计知识  教育趋势研究  八卦晚报  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网  珠宝文化网  文玩收藏投资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时尚休闲  风雅中国  时尚文化  贝壳书画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梦想方程式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文学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国学文化网  成语辞典  健康百科  世界民间故事网  清风传播  幸福智库  学习力训练知识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  戏曲文化网  茶艺文化网 
    Copyright © tfxh.cn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版权所有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遇见天赋 预见未来
    首页
    天赋教育
    学习力教育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