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教育名站
  •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 现代家庭教育网
  • 中小学生作文网
  • 世界儿童文学网
  • 学习力教育中心
  • 学习力教育智库
  • 幸福教育网
  • 家长学院
  • 高考季
  • 关于我们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遇见天赋 预见未来 让天赋引领孩子从优秀走向卓越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教育新闻
    • 国内教育动态
    • 国际教育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天赋教育
    • 天赋教育知识
    • 天赋教育研究
    • 天赋教育课程
    • 天赋测评素质测评
  • 学习力教育
    • 学习心智
    • 学习动力
    • 学习习惯
    • 学习意志
    • 学习管理
    • 学习方法
    • 学习力教育基础知识
    • 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专题
  • 家庭教育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室
    • 教育思考
  • 教育前沿
    • 教育研究
    • 教育百科
    • 教育名家
    • 艺术教育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 文史长廊
    • 生活百科
  • 首页
  • 新闻
    • 国内教育动态
    • 国际教育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天赋教育
    • 天赋教育知识
    • 天赋教育研究
    • 天赋教育课程
    • 天赋测评素质测评
  • 学习力教育
    • 学习心智
    • 学习动力
    • 学习习惯
    • 学习意志
    • 学习管理
    • 学习方法
    • 学习力教育基础知识
    • 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专题
  • 家庭教育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室
    • 教育思考
  • 教育前沿
    • 教育研究
    • 教育百科
    • 教育名家
    • 艺术教育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 文史长廊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郭沫若与武威汉简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武威汉简出土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高度重视和关注武威汉简的整理研究工作,曾派考古研究所古文字学家陈梦家赴兰州整理武威汉简,同时两次撰写发表研究武威“王杖十简”的学术文章,对推动国内外学者对武威汉简的研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终决定派陈梦家赴兰州整理武威汉简

  1959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武威县磨咀子发现了一座汉墓,出土了不少陶器、木器,最为重要的还有一批木简。这就是震惊学术界的武威《仪礼》简。因当时甘肃省博物馆尚无能力进行整理研究,约在1960年初向中国科学院求助,希望派专家来兰州进行指导研究。中国科学院时任院长郭沫若很清楚这是批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文物,于是亲自找来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唐兰、于省吾,让两人领衔对武威汉简进行整理注释。唐兰出生于1901年,是年约60岁。1896年出生的于省吾,此时也是63岁的老人了。所以,其他专家都认为唐兰和于省吾年龄偏大,整理研究这批汉简最少要花三五年的时间,他俩精力不够,还需要选派一些年富力强的助手才能完成。但郭沫若认为三五年时间太久了,要只争朝夕。所以,在安排考古研究所推荐最佳人选的期间,郭沫若也在全院的青年才俊中一一甄选。

  1960年6月10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派往甘肃省博物馆的专家人选,经副所长夏鼐提议,推荐了陈梦家。对于陈梦家,起初,郭沫若是有所顾虑的,但细想到自1952年其调入考古研究所以来,两人在青铜器铭文考释、石鼓文考证等方面的数次书信往来切磋,认为陈梦家具有深厚的研究水平,是指导武威汉简整理研究工作的最佳人选,于是最终决定派其到甘肃博物馆指导开展武威汉简的整理研究。陈梦家也是不负众望,从6月14日抵达兰州,至8月10日返回考古研究所向夏鼐上报了近3万字的《武威汉简·叙论》,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武威汉简的整理研究。这不仅是陈梦家精湛学术能力的充分体现,也反映出郭沫若慧眼识才,使武威汉简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了最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开启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武威汉简的研究大幕。

  署名“礼堂”发表研究武威“王杖十简”的文章

  陈梦家回北京后,首先将对武威“王杖十简”的研究成果题名为《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王杖十简释文》,以考古研究所编辑部的名义发表在1960年第9期《考古》杂志,作者写到该文是“根据报告中的照片和摹本,试为编列它们先后的次序并简略的做一些解释”。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广泛地引起了学术界对武威汉简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仅1961年《考古》就发表了研究武威汉简的4篇文章:陈直《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王杖十简通考》(第3期)、《武威汉简文学弟子题字的解释》(第10期),武伯纶《关于马镫问题及武威汉代鸠杖诏书令木简》(第3期)和郭沫若以“礼堂”为笔名的《王杖十简补释》(第5期)。

  《王杖十简补释》文末,《考古》的编辑加了一段按语:“此文为读者看过本刊1960年第9期‘王杖十简释文’以后的一封来信,我们特征得他的同意,在这里发表。”可见是郭沫若在阅读了陈梦家撰写发表的文章后,提出了一些与其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在该文开头,郭沫若直言写道:“王杖十简,除末句‘尚书令灭受在金’外,皆可明白通解。”他指出:“第4简‘市卖复毋所与’,第5简‘如山东复有旁人养谨者,常养扶持复除之’,文义连贯。‘复毋所与’是汉代公文中之成语,常见于律令。”并且还举了《汉书》中记载有“复毋所与”的几个例子,以此佐证。他还指出:第6简的断句应为“先年七十受王杖,  部游徼吴赏使从者殴击,先用诉,地太守上讞。”他判定:“第3简至第8简是一文件,4、5两简文义连贯,不能分割,中记河平元年事,此件自在成帝河平元年以后。”“第9简幼伯是此杖的主人,其人或是本地的三老,故可提前二年受王杖。”“第1、第2简是兰台令第卅三篇,第3简至8简是御史令第卌三篇,这两篇从文辞看当有节略,不是全文。”

  “尚书令灭受在金”虽然费解,但在文末,郭沫若大胆地对“尚书令”作出了两种推测:“第一种推测是在东汉初(或明帝永平十五年之前不久)会有一个尚书令。关于七十受王杖的问题,最早有兰台令第卅三,后来有御史令第卌三,但都是旧案,东汉施行时必更有明文规定,这便是这个尚书令,或者尚书令尚未编辑成书,故无篇第。”“第二种推测尚书令是官名,东汉制书下行都要通过尚书令……永平十五年幼伯受王杖时的制书当有尚书令印无疑。”但郭沫若认为这两种推测还是无法理解“灭受在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以俟知者”。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这份简册露了汉代河西百姓过日子的底

下一篇: 返回列表


  标签:

郭沫若 武威 汉简 研究  百科知识  农业百科  中国教育新闻  余建祥  孩子  (一)发展历程  文史长廊  教育  家长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历程  中国  (一)新中国成立前  如何  学习  教育家  家庭教育  学生  (二)新中国成立后  学习力 


 【相关文章】

    这份简册露了汉代河西百姓过日子的底

    郭沫若与武威汉简研究

    敦煌悬泉置遗址建“展示中心”:千年古驿站探现代传承

    巍山古城“车马慢”

    甘肃名胜景观联

    “天下第一简”,如何架起中外交流之桥?

    丝路风——莫高窟

    敦煌遗书:用有限空间讲述无限的敦煌

    点石成色 溢彩千年 ——浅谈敦煌壁画的石色妙用

    赵晓星:“云上藏经洞”牵引东西方交流互鉴着力点在哪?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这份简册露了汉代河西百姓过日子的
  • 郭沫若与武威汉简研究
  • 敦煌悬泉置遗址建“展示中心”:千年
  • 巍山古城“车马慢”
  • 甘肃名胜景观联
  • “天下第一简”,如何架起中外交流之
  • 丝路风——莫高窟
  • 敦煌遗书:用有限空间讲述无限的敦煌
  • 点石成色 溢彩千年 ——浅谈敦煌壁
  • 赵晓星:“云上藏经洞”牵引东西方交
  • 推荐内容

  • 语文老师应保护和开发孩子对传统文
  • 李铁:重拾传统的人文精神价值
  • 开封道教圣地的历史文化传承
  •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家族企业
  • 熟记纵横九百字,略知华夏五千年
  • “中”是华夏民族的思想灵魂和创世
  •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 中国端午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 100个中华历史成语经典故事
  • 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
  • 热点内容

  • 中国端午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 100个中华历史成语经典故事
  • 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
  •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 熟记纵横九百字,略知华夏五千年
  • “中”是华夏民族的思想灵魂和创世
  • 开封道教圣地的历史文化传承
  •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家族企业
  • 前门商圈 用现代形式经营传统文化
  • 龙舟竞渡中的闽台传统文化渊源
  • 猜你喜欢

  • 节令之美·春分丨春色正中分,莫负好
  • 甘肃天祝:古老的岔口驿马“讲述”新
  • 【二十四节气那些事儿】寻找雨水节
  • 诗歌有话说|绝美唐诗诞生在这里
  • 巍山古城“车马慢”
  • 比《九章算术》更资深的“科技老祖
  • “新兴节日”是传统文化的沦陷
  • 《兰州特色文化述要》正式出版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关于“
  • 传承传统文化 建设生态文明
  • 友情链接

    中华书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油画网  书画交易网  艺术传播网  民俗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VI设计知识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学习型城市建设  域名投资知识网  意志力教育  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世界童话故事网  余建祥工作室  思维训练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中国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科技前沿  趣味地理  中国书画网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作文评论  天赋车站  西湖风景文化  艺术起点  艺术收藏投资  中华武术网  收藏证书查询网  广告设计知识  教育趋势研究  八卦晚报  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网  珠宝文化网  文玩收藏投资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时尚休闲  风雅中国  时尚文化  贝壳书画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梦想方程式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文学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国学文化网  成语辞典  健康百科  世界民间故事网  清风传播  幸福智库  学习力训练知识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  戏曲文化网  茶艺文化网 
    Copyright © tfxh.cn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版权所有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遇见天赋 预见未来
    首页
    天赋教育
    学习力教育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