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教育名站
  •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 现代家庭教育网
  • 中小学生作文网
  • 世界儿童文学网
  • 学习力教育中心
  • 学习力教育智库
  • 幸福教育网
  • 家长学院
  • 高考季
  • 关于我们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遇见天赋 预见未来 让天赋引领孩子从优秀走向卓越

栏目导航
  • 关于我们
  • 教育新闻
    • 国内教育动态
    • 国际教育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天赋教育
    • 天赋教育知识
    • 天赋教育研究
    • 天赋教育课程
    • 天赋测评素质测评
  • 学习力教育
    • 学习心智
    • 学习动力
    • 学习习惯
    • 学习意志
    • 学习管理
    • 学习方法
    • 学习力教育基础知识
    • 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专题
  • 家庭教育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室
    • 教育思考
  • 教育前沿
    • 教育研究
    • 教育百科
    • 教育名家
    • 艺术教育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 文史长廊
    • 生活百科
  • 首页
  • 新闻
    • 国内教育动态
    • 国际教育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社会热点新闻
  • 天赋教育
    • 天赋教育知识
    • 天赋教育研究
    • 天赋教育课程
    • 天赋测评素质测评
  • 学习力教育
    • 学习心智
    • 学习动力
    • 学习习惯
    • 学习意志
    • 学习管理
    • 学习方法
    • 学习力教育基础知识
    • 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专题
  • 家庭教育
    •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 现代家庭文化建设
    •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室
    • 教育思考
  • 教育前沿
    • 教育研究
    • 教育百科
    • 教育名家
    • 艺术教育
  •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诗词歌赋赏析
    • 文史长廊
    • 生活百科
    • 其他百科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文史长廊

幕阜禹迹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古诗词网

王亲贤


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传说。相传在上古大洪水时期,禹汲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堵塞为疏导;为了治理洪水,他在外奋战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心力,制服洪水,划定九州,立下了大功。

《尚书·禹贡》反映了大禹治水的传说。《禹贡》开篇就说:“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禹贡》的内容包括九州、导山、导水、五服四个部分。“九州”部分,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分别说明各州疆域、山川、土壤、植被、物产、民族等内容。据说大禹的足迹到达过荆州,《禹贡》记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 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砺、砥、砮、丹,惟菌 簵、楛。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导山”部分将全国的山脉分为四列,叙述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特点和治理情况,其中第四列是:“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导水”部分依次叙述弱、黑、河、江、汉、济、淮、渭、洛九条主要河流和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及疏导情况,导江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禹贡》所说“九江”,是在荆州疆域,并非后世的江西九江(古属扬州)。通常以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皆入洞庭,称为九江,所以一般解释为离鄂南不远的洞庭湖。也有以九为多,表示很多条河的意思。至于“敷浅原”今在何地,在历来说法很多,一说在今江西德安县,一说即今江西庐山,一说指庐山前平原,一说是安徽大别山脉的尾闾。以上说法的立论前提,都是把“九江”理解为江西九江,这里古属扬州,而《禹贡》明确记载“九江”在荆州。以上诸说,皆无可信依据,所以迄难定论。

还有一种说法,“敷浅原”是咸宁境内的云溪山。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一十二:“云溪山,在(崇阳)县西二百二十里,山之峻峭,中有清流界道如带。《尚书》云‘至于敷浅原’,即此处也。”《太平寰宇记》成书于通城建县之前,熙宁五年(1072)通城建县后,云溪山位于通城县南。《舆地纪胜》卷六十六:“云溪山,在通城南四十里,山有溪,上多云气。”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有南宋罗泌、明杨慎、陈士元等人。罗泌《路史》卷四十七“敷浅原”条说:“敷浅原,盖江、鄂之间。……今崇阳之西二百二十(里)有云溪山,峭峻,清流界道如带,即所谓敷浅原也,非博阳山。”杨慎基本沿袭了罗泌的观点(《升庵经说》卷三)。陈士元《江汉丛谈》卷二“三楚”条说:

《山海经》云:洞庭之山在九江中。而张茂先《博物志》以君山为洞庭山,故张勃《吴录》云:岳之洞庭,荆之九江也。若谓浔阳,则在扬州境,岂荆州域哉?郦善长《水经注》云:九江在长沙下隽西北。今岳州巴陵,即汉之下隽地,洞庭在其西北,则荆之九江为洞庭明甚,其敷浅原当在岳、鄂之间。蔡仲黙注云:即江州德安县博阳山,误矣!岂亦又惑于浔阳九江之说乎?罗长源以敷浅原在崇阳县西二百里,至今山下近村以敷里、敷外为名,杨用修《卮言》采其说,亦度其疆里可信耳。

陈士元认为,敷浅原应该在岳鄂之间,蔡沉说敷浅原是江西德安博阳山,是错把浔阳九江当成《禹贡》九江所致;罗泌、杨慎认为是崇阳云溪山,从地理方位和路线上说更为可信。

乐史、罗泌等人认为敷浅原是崇阳县西的云溪山,不是单从地理方位和路线出发的猜测,而是有其现实依据的。同治《通城县志》卷三:“云溪山……有钟岩、鼓石、棋盘寨、普化寺、东灵山诸胜。”通城县南地名有“望湖洞”,《通城县地名志》记载:“望湖洞,片村名,位于荻田东北2.5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含7村800人。此地是高山盆地。传说古时一位贞妇因丈夫外出多年,每日傍晚到山坳盼夫回;又说古时塘湖是湖泊,她丈夫天天到湖里捕鱼,每到日影西斜,她就到山坳遥望或迎接丈夫回。”可见这里也有望夫山传说。“望夫”也好,“望湖”也好,都是后世民间的解释,其本名很有可能是“望辅”。辅山是黄龙山的古名。据同治《义宁州志》说:“黄龙山古名辅山,见《豫章记》《幽明录》。”刘义庆《幽明录》:“艾县辅山有温冷二泉,同出一山之足。”雷次宗《豫章记》:“辅山下有二泉,其一常温。”(唐人托名雷次宗之《豫章古今记》以辅山即庐山,系出道家,言不足征。)今隽水流域“湖”“夫”“敷”“辅”同音。幕阜山位于通城县南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左黄龙,右凤凰,三山连属,一体两翼。《水经注》说:“(隽)水出下隽县西三山溪。”当时下隽县治已经移到崇阳境内,“三山溪”当指此三山之溪,皆为隽水之源。敷浅水是可能的。隽水的“隽”字,《唐韵》徂兖切,《集韵》子兖切,今通城、崇阳读若“溅”,与“浅”通。“原”为“源”之古字,今隽水流域多有含原的地名,如“石龙原”“金竹原”“三山原”“菖蒲原”等。所以,说敷浅原即“辅隽源”,也不是没有可能。

后世文献中,有大禹治水登幕阜山的记载。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说:“幕阜山洞天,天宝中改名昌江山。《幕阜山记》曰:山有石壁刻铭,上言禹治水登此山。高于平地一千八百丈,周五百里,二十四气福德之乡。洪水之灾,居其上可以度世。”同治《义宁州志》卷三十六《金石》记载:“幕阜山禹王碑,晋葛洪《幕阜山记》云:山有石壁刻铭,上言禹治水登此山。毕秋帆《金石遗编》云:禹碑在葛仙翁石室之上,其刻铭曰:‘帝曰:吁!汝民艰哉!薮乃蛇龙。咨尔童律,往西往东。天维即止,奠钦厥功。’馀数十字不可识。”

毕沅所录铭文,不知源自何处,应该不是他的伪造。南朝宋徐灵期《南岳记》说:“夏禹导山通渎,刻石名山之巅。”晋罗含《湘中记》:“岣嵝山(衡山)有玉牒,禹按其文以治水,上有禹碑。”《水经注·庐山水》:“昔禹治洪水至此(庐山),刻石记功。”清李元度《游天岳山记》中说:“山有禹篆,其文曰:大禹治水至此。”既然衡山、庐山均有禹碑,幕阜山有禹碑也不奇怪。

幕阜山又名天岳。同治《平江县志》卷五十一《艺文志一》载:“《楚陵述略》谓平江之天岳即禹贡东陵,其下有皇坛,乃伏羲氏之陵。”《楚陵述略》系清人张瓒昭所撰,伏羲氏之陵渺不可考,幕阜山有伏羲祭坛却是事实。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二,讲述了大禹开凿龙门时遇见伏羲的传说:“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羲皇即伏羲氏,是苗人崇奉的祖先,而掌管九河的神女华胥氏则是其生母。大禹后来手持伏羲所赐的玉简平定了洪水。这个传说反映出,大禹曾借助伏羲的名望成就功业,那么,大禹治水越过洞庭湖、登上幕阜山去祭拜伏羲,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现实可能性分析,在当时人力物力条件下,大禹不可能完成那样庞大的治水工程。所谓导山导水,应该是以治水为名征讨四方的军事行动,包括征伐三苗。大禹平定三苗后,着手治理南方,必然会礼拜先王,借重三苗祖先伏羲来抬高自己地位,从而影响新近征服的苗民,这也在情理之中。

寂寂虞巡远,茫茫禹迹存。夏王朝的国力到达江汉地区,已有考古学的物证。在湖北境内,发现了一批夏王朝时期即二里头文化遗存,如宜都石板巷子、宜昌白庙子、郧县大寺、钟祥六合、天门肖家屋、随州西花园、江陵荆南寺等。尤其令人注意的是,在黄陂盘龙城遗址中也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迹。至于夏文化的影响是否到达江南的咸宁地区,目前尚无文物佐证。但禹征三苗时,不排除部分三苗被迫跨过大江继续南逃,随后紧追的部分华夏族人进入长江以南,开始与南蛮民族的融合,因而对远古的咸宁产生文化影响。

(作者系咸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





上一篇: 陈嘉庚在厦门

下一篇: 司马懿名言为何可以千古流传


  标签:

文史长廊  百科知识  农业百科  中国教育新闻  余建祥  孩子  (一)发展历程  文史长廊  教育  家长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历程  中国  (一)新中国成立前  如何  学习  教育家  家庭教育  学生  (二)新中国成立后  学习力 


 【相关文章】

    南宋将领梁红玉一位青楼女子出身的女将军

    史上头衔最多的女人善于拼爹的鲁元公主

    长孙无忌的墓地有哪些长孙无忌的衣冠冢在哪

    新水浒传卢俊义新水浒传卢俊义的老婆

    大宋帝国兴衰荣誉神宗为何倾向王安石改革

    震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型坦克独家盘点

    古代皇宫立子杀母潜规则竟害死多少美女

    揭秘商纣王真是昏庸无能整天沉迷美色之辈吗

    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这句话有何解

    为何处死犯人要在午时三刻有几方面原因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最新内容

  • 南宋将领梁红玉一位青楼女子出身的
  • 史上头衔最多的女人善于拼爹的鲁元
  • 长孙无忌的墓地有哪些长孙无忌的衣
  • 新水浒传卢俊义新水浒传卢俊义的老
  • 大宋帝国兴衰荣誉神宗为何倾向王安
  • 震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型坦克
  • 古代皇宫立子杀母潜规则竟害死多少
  • 揭秘商纣王真是昏庸无能整天沉迷美
  • 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这句
  • 为何处死犯人要在午时三刻有几方面
  • 推荐内容

  • 幕阜禹迹
  • 陈嘉庚在厦门
  • 红色文物中的中共七大印记
  • 让文艺之花为时代和人民绽放
  • 美术作品中的中共一大
  • 又见兔儿爷
  • 在武昌,岳飞写下《满江红》
  • 陈锡联:夜袭阳明堡机场
  • 1924年刘少奇解决汉冶萍公司困境
  • 聆听中华文明的历史乐音 ——谈海
  • 热点内容

  • 中国美术馆藏经典绘画作品 记录“
  • 点点薪火 汇聚成光
  • 聆听中华文明的历史乐音 ——谈海
  • 党史学习教育|英雄壮举留青史 英雄
  • 陈锡联:夜袭阳明堡机场
  • 1924年刘少奇解决汉冶萍公司困境
  • 又见兔儿爷
  • 在武昌,岳飞写下《满江红》
  • 让文艺之花为时代和人民绽放
  • 美术作品中的中共一大
  • 猜你喜欢

  • 红色文物中的中共七大印记
  • 中国美术馆藏经典绘画作品 记录“
  • 明清皇家子女为何容易夭亡因紫禁城
  • 孔明借东风可能是骗局孙吴火攻根本
  • 点点薪火 汇聚成光
  • 古代的侍妾是什么身份到底是处在一
  • 陈汤平定匈奴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
  • 司马懿名言为何可以千古流传
  • 史上头衔最多的女人善于拼爹的鲁元
  • 为何处死犯人要在午时三刻有几方面
  • 友情链接

    中华书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国油画网  书画交易网  艺术传播网  民俗文化网  刺绣文化网  VI设计知识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旅游风景名胜网  城市品牌建设网  学习型城市建设  域名投资知识网  意志力教育  健康生活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世界民俗文化网  世界童话故事网  余建祥工作室  思维训练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中国爱情文化网  玩中学  笑话大王  科技前沿  趣味地理  中国书画网  思维谷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作文评论  天赋车站  西湖风景文化  艺术起点  艺术收藏投资  中华武术网  收藏证书查询网  广告设计知识  教育趋势研究  八卦晚报  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雕塑设计艺术  中国民间故事网  珠宝文化网  文玩收藏投资  宝岛期刊  教育百科  致富经  时尚休闲  风雅中国  时尚文化  贝壳书画  中国兰花网  演讲与口才  梦想方程式  学习力教育研究  中国文学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国学文化网  成语辞典  健康百科  世界民间故事网  清风传播  幸福智库  学习力训练知识网  世界休闲文化网  戏曲文化网  茶艺文化网 
    Copyright © tfxh.cn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版权所有
    天赋教育前沿(天赋邂逅) 遇见天赋 预见未来
    首页
    天赋教育
    学习力教育
    家庭教育